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计算机科学论坛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Web Services & Semantic Web Services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10) ---- 在Web服务发现方面可以如何创新,大家谈谈意见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10&rootid=&id=13538) |
-- 作者:jenny5466 -- 发布时间:1/13/2005 12:56:00 PM -- 在Web服务发现方面可以如何创新,大家谈谈意见 我想在agent和web服务发现的结合方面有所创新 但是看了owl,rdf,xml等等技术后很茫然,现在论文的进度缓慢 哎。。。 哪位前辈指引一条光明道路 小m第一次发贴,以后一定不潜水了,多回帖多发贴 |
-- 作者:anthonjune -- 发布时间:10/23/2005 2:31:00 PM -- 看样子,做web服务的不多哦 |
-- 作者:thinkover -- 发布时间:10/28/2005 2:23:00 PM -- 是的,现在还是孤立的系统比较多,真正需要用Web Services整合的情况还不多。 |
-- 作者:yanxq -- 发布时间:10/28/2005 9:03:00 PM -- 其实,这是一个新的方向,老板们知道得不多,所以我们这些学生们做得也就少了 其实,国外也不多。但是可以做的工作比较多吧,稍微做一点,硕士就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深入下去,又太多太多的方向可以深入 |
-- 作者:letitbe -- 发布时间:10/30/2005 4:10:00 PM -- 终于找到地方了,我也是最近开始研究这个。。。无奈啊,也是论文写不出来了才想到来搜索点资料。。。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的,很多公司,包括我现在所在的这家,就遇到很多整合上的技术问题,我觉得web service是个很好的整合方式,但是找不到什么可以值得创新的东西,semantic web service也是是个方向,但是看了点文章以后,也是觉得一头雾水。。。接下去会开始猛k资料,并在论坛多多和各位兄弟交流,希望能得到点有用的信息。 |
-- 作者:feifeifly -- 发布时间:11/2/2005 11:10:00 AM -- 建议到google上search一篇文章:Muniindar P. Singh, The Pragmatic Web: Preliminary Thoughts,作者主要关注Web service的描述和发现,并且提出了目前Semantic Web的不足,进一步指出语用web(Pragmatic web)的发展方向。 |
-- 作者:inthepast -- 发布时间:11/3/2005 5:39:00 PM -- 看了一下这篇文章,感觉意义不大。 据我了解,关于服务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都很多,只不过很多研究不是明确以“服务发现”来命名的。如果lz关注一下www会议就能找到许多文章。 俺简单的说一下对服务发现的陋见,望大家不要见笑。服务最大的特点是“使用而不拥有”,这样导致使用者和拥有者相分离,因此在传统技术如构件等中一些隐含的信息必须明确说明,如参数类型、语义信息、服务质量等。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给服务建模。服务建摸 哎,这一说又多了,算了,我将我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贴上来吧 |
-- 作者:inthepast -- 发布时间:11/3/2005 5:45:00 PM -- 与传统的对象、构件等技术相比,由于服务提供商与服务用户分处不同组织的原因,在同一组织中许多隐含表达的信息如词汇含义、地址信息等必须要以显式的方式在服务描述中表达,这样也导致服务的描述模型相对构件更为复杂。目前,由于对于服务这一概念并为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因此,各方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服务,从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描述模型。总的来说,这些服务模型都力求在模型的复杂性与功能性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服务的模型越复杂,则表达内容越多,功能就越强大,但也导致了对服务建模、分析等难度的增加,降低了模型的易用性 。反之亦然。
事实上,服务发现技术牵扯到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待选服务的组织,即服务发现目标所处的环境。②供需双方对服务的描述,即服务描述采取的模型。③评价两者服务描述相似度的方法,即服务匹配算法。对于这三者,对服务发现过程起的作用和处理的时间不尽相同。对于待选服务的组织,是为服务发现起到一个预先处理的作用,在服务提供商注册服务时,如果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如服务的某个属性取值,将服务自动注册与之对应的类别中,那么在查找时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服务发现的效率,还能提高查准率。而双方对于服务的描述,待选服务的描述发生在服务注册时,位于服务发现过程之前,用户需求的描述则意味着服务发现过程的开始,至于服务匹配算法的完成则标志着服务发现过程的结束。显然,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的,某个内容采取的方法往往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复杂度。其中,服务描述模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待选服务的组织通常都是按照服务的某个属性进行分类存放,而供需双方对服务描述的差别更是直接影响到服务的匹配算法,差别越大,匹配算法需要处理的问题就越多,反之亦然。而待选服务的组织同样影响着服务的匹配过程,组织的规范性越强、规律性越明显,意味着服务匹配要解决的问题越简单,最终服务发现的查准率和效率越高。 |
-- 作者:star666 -- 发布时间:11/29/2005 11:29:00 PM -- 以上论文是作者您写的吗?还是有相关资料,可否共享一下? |
-- 作者:star666 -- 发布时间:11/29/2005 11:38:00 PM -- 在soa体系中,uddi中保存的到底是提供者关于自己服务的完整wsdl文档,还是一些简单的服务信息和具体wsdl的地址?请求者直接把自己需要的服务名和自己的输入参数以及希望得到的结果包装成soap消息,发到uddi匹配服务嘛? |
-- 作者:ygzw -- 发布时间:12/7/2005 9:53:00 AM -- 关于WebServices发现之UDDI问题,我已经研究相当多年了。目前差不多已经完成了:《语用网:用Petri网实现P2P网络的软件构件协同计算》blog.donews.com/ygzw或www.chinagrid.net之“赵维专栏”里有详细阐述。 |
-- 作者:yquan -- 发布时间:12/15/2005 9:37:00 AM -- 厉害 |
-- 作者:Turling -- 发布时间:1/15/2006 10:39:00 PM -- web services 与 semantic web services是什么关系啊??? 指点一下!!! |
-- 作者:njtoto -- 发布时间:1/21/2006 9:20:00 PM -- inthepast,你的这篇文章可否公开一下。 |
-- 作者:huangyi -- 发布时间:2/12/2006 3:59:00 PM -- inthepast,能否将你的这篇文章公开一下,或者email给我。 hmhyhm@hotmail.com 多谢! |
-- 作者:circlecheng -- 发布时间:3/19/2006 8:13:00 PM -- inthepast兄的论文写得很好啊,把我比较模糊的概念解释明白了 |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173.828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