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语义网技术体系》
作者:瞿裕忠,胡伟,程龚
   XML论坛     W3CHINA.ORG讨论区     >>计算机科学论坛<<     SOAChina论坛     Blog     开放翻译计划     新浪微博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软件下载
  • 资料下载
  • 核心成员
  • 帮助
  •   Add to Google

    >> 本版讨论Semantic Web(语义Web,语义网或语义万维网, Web 3.0)及相关理论,如:Ontology(本体,本体论), OWL(Web Ontology Langauge,Web本体语言), Description Logic(DL, 描述逻辑),RDFa,Ontology Engineering等。
    [返回] 计算机科学论坛W3CHINA.ORG讨论区 - Web新技术讨论『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 → [转帖]Magazine、Journal、Serials 的区别 查看新帖用户列表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订阅本版) 您是本帖的第 6476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转帖]Magazine、Journal、Serials 的区别 举报  打印  推荐  IE收藏夹 
       本主题类别:     
     linghy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大二期末(汇编考了97分!)
      文章:22
      积分:442
      门派:W3CHINA.ORG
      注册:2004/2/3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linghy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linghy加入好友 查看linghy的个人资料 搜索linghy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linghy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linghy的博客楼主
    发贴心情 [转帖]Magazine、Journal、Serials 的区别

    对于Magazine、Journal 的区别一直比较迷惑,好象都可以算作期刊、杂志,但究竟都有什么来头?有啥区别呢?虽然与本版无关,如果有兴趣与时间,还是看看下边这篇文章吧。

    [URL=http://www.chjjh.com/show.php?id=26]http://www.chjjh.com/show.php?id=26[/URL]


    泛期刊学的概念与定义

    姚   远,陈浩元
    (1.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69;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875)

    摘 要  在分析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泛期刊学”的概念和定义,并对其属性、研究任务、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作了论证。
    关键词   历史积累; 期刊; 泛期刊学
    中国分类号  G311
    On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pan-magazine science∥Yao Yuan, Chen Haoyuan
    Abstract    On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pan-magazine science was advanced, to it′s property, research assignment, research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 of subject was demonstration, base on historic background and social requirement was analysed.
    Key words    historic accumulate; magazine; pan-magazine sci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No
    rthwest University, No.229 Taibai North-Road Xi′an, Shaanxi 710069, China

    1 背景和意义

    现代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大都有了自成体系的一统学问,诸如报学、书学、广播学、影视学、网络学等等,而惟独期刊却仍处于众说纷纭、各守壁垒或“战国”割据状态。20世纪30年代,我国图书馆情报工作者,开始从期刊的馆藏、分类管理、装订借阅和利用角度研究期刊。浙江省图书馆在1992年出版有《期刊学概论》,并开展了期刊管理与利用、期刊编辑学等研究[1-3],但视角仍限于期刊馆藏学。同时,陈浩元也在多种学术场合提出“期刊学”或“科技期刊学”。
        1994年,图书馆学者李上文、左正洪主编有《期刊学探识》论文集,收入92篇论文,对期刊理论、期刊管理、期刊采集、期刊编辑、期刊服务、期刊的开发利用作了论述,但实际内容还只限于图书馆学。与此大致同时或在之后渐次展开的期刊馆藏学,期刊目录学、期刊版本学、期刊校勘学,期刊文献学、期刊传播学、期刊新闻学、期刊文化学、期刊史学、期刊编辑学、期刊出版学、期刊营销学、期刊管理学,以及光、电、磁、网络等形态期刊的研究,几乎已涉及期刊的各个层面,也有人将报刊合一,或将书刊合一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然而,这些“学”,均不能统冠整个期刊运作过程,也不能完整地解释“期刊”这一社会现象。
       从期刊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可简单地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期刊,或者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期刊,也被分为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检索性和科普性等类别的期刊;从文献产生的顺序划分,可分为一次文献期刊、二次文献期刊和三次文献期刊三大类;按照读者的文化水准和兴趣划分,可分为通俗期刊、中级期刊和高级学术期刊三大类;按期刊载文被引用多寡等情况,可分为一般期刊、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四类;政府部门从管理角度考虑,也有中央级、省级和地县级,或中央部委类、学会类、大学类、企业等,或直接分为一、二、三级,还有按发行范围或出版方式分为正式期刊或非正式期刊,公开发行期刊和内部发行期刊;按照载体形态可分为印刷版型、缩微版型和声像磁带;按出版周期划分,可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和不定期刊;按编辑意愿和稿件情况,也有画刊、号外、特刊(特辑)、副刊、丛刊、专刊(专辑)、增刊之分;按时代、政体、党派、特别是期刊史研究的需要,也有政论期刊、留学生期刊、妇女期刊、文学期刊、国共两党期刊、敌伪期刊、解放区期刊等划分;按主办单位划分,可分为政府指导类期刊、军队期刊、地方期刊;按出版的区域,可划分为外国期刊、中国期刊,或联美期刊、亚太期刊等;按语种,可分为英文期刊、中文期刊、少数民族语种期刊等。总之,“期刊”是一个泛指性很强、很广的字眼,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富的研究对象,仅靠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力量是很难全面覆盖的。因此,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边缘性的、交叉性的学科,联合图书馆、情报工作者、期刊编辑出版者、期刊管理工作者、期刊营销者、期刊制作者、期刊教育工作者,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等各方面的力量,分兵进取,联合攻关,以达建立泛期刊学的目的。
    如依“报刊同源说”,则源于我国唐代的“开元杂报”,已有1 200余年的历史;如依“书刊同源说”,孕育着“连续出版”意义的成套图书出版、丛刊、丛书、总集、别集、多卷集、类书、选集、文集、续集、补编、集刊等出版形式,也已有千年的历史。即便依1588年创刊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书市大事记》半年刊为世界上有固定刊名的第一份期刊,1665年1月5日创刊于法国巴黎的《博学者杂志》为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学术期刊,期刊的历史也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中国期刊如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吴医汇讲》算起,也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任何一门学科大厦的建立,都不可能凭空而成,而必须夯筑坚实的基础。现代科学的诞生,就是循着生产→技术→科学的顺序在数千年间生成的”[4]。期刊的产生也有着悠久的生产实践和生产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期刊丰富的内涵与外延、风格与特色、发展历史和实践经验、技术和原理、思想和方法,将其上升为“学”,或一统为“泛期刊学”,显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和真实可靠的科学基础。另外,从社会需求来看,期刊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现在全世界至少有10万余种期刊,有个别期刊甚至拥有数千万读者。截止于2003年底,我国已有9 074种期刊,总印数达到29.47亿册,远高于报纸的2 119种[5]。我国图书馆的采购种类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期刊(包括电子期刊)的采购费用已占到图书馆总采购费用的75%以上,有的大学图书馆甚至占到80%以上。我国开设编辑出版教育的高等院校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4所,发展到2003年底的70余所,亟需适宜的期刊学教材。这些都说明,泛期刊学的建立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 期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Magazine”(“期刊”或“杂志”)一词源自法文Magasin,原义为“仓库”、“知识的仓库”或“军用品供应库”等。“Journal”一词在西文中也常等同于中文的期刊或杂志,创刊于1665年1月5日的《博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即采用Journal一词,这在法文和英文中并无区别。在中文里,Journal有时被译为或对应以“学报”(Learned Journal),但其本义仍为期刊或杂志。英文中的Periodical,源于希腊文,原意乃天体星球轮转一匝之周期,而期刊按规定时间出版,意犹星球轮转。该词用作名词时亦称期刊或杂志,用作形容词时为定期的、周期的,但通常认为Periodical的概念还包括报纸(Newspaper)与杂志(Magazine, Journal)。Serials则被认为是一种记载各类论文的刊物,有于一年内规定相当时期出版的,亦有不定期出版者,但均有长久之计划、连续之期数及特殊之名称、一定之卷期、期数及日期等。
        在中文里,“期刊”一词由“期”和“刊”两个字组成:“期”是一个时间概念,指限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日,《诗•王风•君子于役》中即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说法,另外,“期”还有约会、希望、必定、定期出版物的次数等含义;“刊”在中文里有砍、削、删改、修改之意,《晋书•齐王攸传》就有“就人借书,必手刊其谬,然后反之”的说法,另外还有刻、雕刻、出版物的含义,《晋书•孙绰传》有“必须绰(孙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后者显然已有排版印刷和刊行的意思。
        在中文里,“期刊”一词受到来自本国传统的书、报连续出版物影响以及西方、日本文化的影响,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更为复杂些。其称呼有刊物、报、报刊、杂志、期刊、丛刊、汇编等多种说法。比如杂志和期刊,在我国台湾,就有人将杂志和期刊视为两种东西,而将杂志列为期刊的一种,认为“期刊泛指一切连续性出版的读物,它包括杂志、报纸和集刊三类。”[6]又比如“报”的定义也很复杂。《中华大字典》称“报,论也”;李翊灼在40年代认为:“中国学报者,盖论中国之学者也”,“报之为论”,“论之最难者也”[7];戈公振则把“报”列入新闻学范畴,认为“报”字有“疾急之义”,“惟报字称谓简而含义广,且习用已久,故本书之所谓报,尝包括杂志及其他定期刊物而言”[8]。看来,仅就“报”字而言,已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期刊概念的进化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影响。首先,Magazine一词译为中文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庆应三年(公元1867年),柳河春三创办的《西洋杂志》(月刊)卷一说:“本杂志创刊的目的,乃类似西洋诸国月月出版的马卡仙……”。其中的“杂志”一词为最早的中文组合,直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上海才见有冠以“杂志”的刊物,即英国传教士主笔的《中外杂志》,而柳河春三所说的“马卡仙”则译自当时与日本德川家康幕府接触频繁的荷兰语Magazjin。日语中的杂志还有“宝函”、“志林”的别名,则似乎又受到中国的影响。
        其次,Magazine一词译为中文又受到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传教士所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期刊,将Magazine译为“统纪传”,而不是译为杂志。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Morrison Robert, 1782—1834)和米怜(Milne William, 1785—1822)在马六甲编辑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即为最早的例证。其中,“察世俗”似为Chinese被生硬地注入宗教意义的音译,“统纪传”则含有无所不记,广为流传或为某人某事作传的意思。其实准确的译法应称为《中文月刊》或《中文每月杂志》。
        再则,期刊名称的形成也有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将连续出版物称为“报”,在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开元杂报”,即首开先河,以后宋代的邸报、小报,元明清时代的官报,明清时代的《京报》等继承了这一传统。这种“系日条事,不定首末”的“数十幅书”,所记则“数十百条” 的杂纂和连续发布形式,以及“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的流传阅读形式,都对以后的期刊和将期刊称为“报”,“报刊”等产生重要影响。另外,始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的丛书、丛刊编纂、汇辑,并编成顺序号连续出版的形式也对中国期刊的形成和“期刊”名称的形成发生一定影响。最早的中文期刊(也是最早的中文科技期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苏州(吴县)唐大烈编刊的《吴医汇讲》,即继承了这种连续出版和广集百家的传统。
       综上所述,对期刊概念的阐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或文化体系的不同认识。195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当时146个成员国发出的期刊调查统计,由于对“期刊”概念认识的不同,竟然难以做出统计,遂于1964年提出统一的说法,即:“凡用同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编号或注明日期的称为期刊”。在中文里,《辞海》明确定义:“期刊,又名杂志。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有专业性和综合性两类”。看来,中、西两大文明对于期刊概念的阐释,终于有大体一致的说法。归结起来,期刊概念的属性,主要包括: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连续出版;二是最长出版周期为年刊;三是有固定的刊名和大致相同的版式;四是每期均有出版日期和期次编号。其最显著的特性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连续出版。这就是期刊的基本概念。

    3 “泛期刊学”的定义

       泛期刊学是关于期刊编辑、出版、发行、营销、馆藏、利用与管理的学问。其学科内容或分支学科主要有:期刊编辑学,对期刊编辑活动中的原理、方法、历史进行研究,具体对象为期刊编辑活动,包括期刊编辑主体(个人和群体)、期刊编辑客体(含稿件、作者、读者等)、期刊编辑过程(各编辑环节及相互关系)、期刊编辑工作规律等;期刊出版学,对期刊出版活动的性质、社会作用、发展历史、发展规律和出版生产实践运作进行研究;期刊营销学,对期刊读者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能力、购买期刊的动机和心理、刊物市场特点和规律等进行研究;期刊馆藏学,对期刊的图书馆采购、保存装订、分类编目、借阅流通、利用、影响进行研究;期刊管理学,对宏观上国家行政管理、期刊行业社团管理、微观上的刊社编辑部管理等进行研究,侧重于政策法规、行业规范、管理制度和方法,使之适应于国际大环境、国家建设需要,以及适应于现代化、民主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泛期刊学整合了期刊发生发展全部过程上的研究成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其性质属于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也很明确,即以纸、光、电、磁、网络等各种物质形态作为载体的一切形式的期刊,亦即期刊出版物、期刊工作、期刊业,及其发生、发展、相互联结的全过程。其研究任务和内容,主要的:一是研究期刊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经验教训、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要研究期刊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系、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整体把握期刊发生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是研究期刊业与外部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互动关系,研究期刊业内部编辑、出版、营销、馆藏、评价等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以及内、外关系的相互作用;三是研究刊物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类型、结构、风格与品版等;四是研究期刊业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一部分的结构、动态和整体走向;五是研究期刊生产过程和工作流程,包括采访、编辑、复制、发行、流通等各个环节;六是研究作者、编者、读者及相互关系、社会需求、社会作用、市场走向等;七是研究期刊编辑队伍、出版队伍和评价队伍,包括素质要求、成长特点、人才结构、人才培养等;八是研究印刷、复制环节的数码、光电、磁转化技术,用现代高新技术武装期刊业;九是研究期刊市场、期刊营销、广告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策略,尤其是研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策略;十是研究期刊的采购、订阅、馆藏、分类、流通、利用、影响评价;十一是研究期刊业管理,包括国家、省市区及刊社编辑部内部的管理,制定法律法规、市场竞争规则、行业道德规范、行业技术标准、规章制度等。
       其学科的特点:一是贯穿和涵盖了期刊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不像过去图书情报工作者狭义地从自身环节上提出的“期刊学”,其内涵和外延更为博大和更为密切关联;二是沟通了期刊作者、编者、出版者、印制者、发行者、馆藏者、读者、管理者等各个子系统的联系,是系统地看期刊这一社会现象,而不是局部地看期刊这一社会现象,有利于整个系统在开放的环境中与外界交换能量并有序运转。

    4 参考文献

    [1]李钟履.图书馆参考论[J].图书馆学季刊,1991,5(2):211-266
    [2]赵小梅.杂志之分类管理[J].学风,1934,4(10):1-6
    [3]浙江省图书馆.期刊学概论[OL].http:∥ztiii.zjlib.net.cn, 2004-12-06
    [4]陈浩元.序二[M]∥姚  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8
    [5]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05-27(1)
    [6]张觉明.现代杂志编辑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56-57
    [7]李翊灼.中国学术与中国学报[M]∥宋应离.中国大学学报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87
    [8]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5.


       收藏   分享  
    顶(0)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7/27 23:14:00
     
     GoogleAdSense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1
      积分:50
      门派:无门无派
      院校:未填写
      注册:2007-01-01
    给Google AdSens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oogle AdSense加入好友 查看Google AdSense的个人资料 搜索Google AdSens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oogle AdSense 访问Google AdSens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Google AdSense的博客广告
    2025/10/4 23:13:58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管理选项修改tag | 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W3C Contributing Supporter!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62.5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