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语义网技术体系》
作者:瞿裕忠,胡伟,程龚
   XML论坛     W3CHINA.ORG讨论区     >>计算机科学论坛<<     SOAChina论坛     Blog     开放翻译计划     新浪微博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软件下载
  • 资料下载
  • 核心成员
  • 帮助
  •   Add to Google

    >> 最新的技术动态
    [返回] 计算机科学论坛休息区『 最新动态 & 业界新闻 』 → 科学时报:万维学—面向下一代网络 世界的新兴科技前沿? 查看新帖用户列表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订阅本版) 您是本帖的第 6981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科学时报:万维学—面向下一代网络 世界的新兴科技前沿? 举报  打印  推荐  IE收藏夹 
       本主题类别: Semantic Web    
     supremeweb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大三(要不要学学XML呢?)
      文章:87
      积分:661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6/6/13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supremeweb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supremeweb加入好友 查看supremeweb的个人资料 搜索supremeweb在『 最新动态 & 业界新闻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supremeweb的博客楼主
    发贴心情 科学时报:万维学—面向下一代网络 世界的新兴科技前沿?



    科学时报 11月24日     作者:王飞跃


        第一次听到万维学或万维科学(Web Science)的提法,是在2005年底的一则会议报道中。会议是当年9月由英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名字叫“万维网新兴科学研讨会”。会议之所以得到重视,是因为组织者中有不少是美英两国研究万维网的著名专家,其中就包括万维网发明人伯纳斯-李爵士。

        但当时我并不以为然,一是由于对新概念的反感心理,二是认为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不过是语义万维网(Semantic Web)的扩展而已,何必以新兴科学冠之?查Google和百度,没有搜到任何万维学或万维科学的确切说明,中文除了人名更是什么也没有。直到今年夏赴波士顿参加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和IEEE智能系统杂志的编委会,才开始意识到万维学是自己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编委会并晚宴于7月18日在号称美国最古老的饭馆Union Oyster House举行,中心议题是如何维持杂志的高影响因子。通过主编,也是语义万维网的创始人和万维学的倡导人之一——美国马里兰大学的Hendler教授的介绍,我才知道杂志近五年来影响因子居高不下,一度超过4.0,为信息类之首,这有相当部分要归功于2001年的一期关于语义万维网的专刊,而由伯纳斯-李和Hendler等据此合写并发表于当年5月《科学美国人》的语义万维网文章的引用次数竟超过50多万次。问题是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这一专刊今年就不起作用了,势必降低杂志的影响因子水平。主编认为万维学应当是新的热点,是语义万维网的深入与扩展;我们应该关注,借以维持甚至提高杂志的影响,保持人工智能第一杂志的称号。为此,杂志在今年纪念人工智能50周年的专刊中,特邀伯纳斯-李等写了一篇《重访语义万维网》的文章,为引入万维学埋下伏笔,并将在《科学》杂志发表相应的文章。作为即将上任的杂志副主编,又将负责《趋势与争论》专栏,对此我不得不关注。但在会上确是不知万维学到底包含什么,所以没有多说,只是请Hendler趁9月来清华参加语义万维网会议的机会,来中科院作一次关于万维学的报告,届时再讨论。

        8月中,从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得知,《科学》已发表伯纳斯-李和包括杂志的现任及前任主编等合写的《创造万维网的科学》展望文章,并引起社会的很大关注。9月初,Hendler来华访问,并在中科院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作万维学的报告。此时,我才了解到万维学的动机与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社会计算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十分强调社会学和心理学在现代信息研究中的作用。因此,当Hendler提到伯纳斯-李和他正在组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美国伦塞利尔工学院的人员,准备成立一个万维学的专门国际研究机构时,我当即表示希望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也能够参与。

        10月底赴美参与国际科教合作伙伴计划立项写作,从《纽约时报》得知MIT和南安普顿大学已于11月2日宣布成立联合机构WSRI,由伯纳斯-李主持,启动万维学的研究,并已得到IBM和Google等的资助。不知为何,马里兰和伦塞利尔并未正式参与。接下来,又看到英国BBC电视台就此对伯纳斯-李的采访和许多国际媒体的报道,看来又是一场全球性的轰动。有人评论这标志着计算机科学的一个转折点:万维学是计算机研究走出工程领域,迈向与社会学、心理学等相结合的多学科之路的必然结果。

        所谓万维学是以万维网为对象的科学,其目的就是理解和分析万维网的演化与发展,确保人类的社会价值能在网络世界里得以发扬光大。尽管万维网是一个按形式化语言和协议构成的人造空间,但目前最需要的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融入。因为网页及其链接毕竟还是人创造的,人们通过网页精进交互并涌现出万维网今天的宏观模式,但人之间的交往归根到底还是受社会约定和认知规则所支配。因此,万维学必定在本质上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的特性,其目标是掌握万维网的发展规律并发现产生更有效更有益的网上行为和模式的方法。为此,伯纳斯-李等学者还发起了一份名为Foundation and Trends in Web Science的新杂志,第一期的内容就是:万维学的一个框架。必须指出的是,万维学与目前正在兴起的另一门重要的学科服务科学(Service Science)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为了设计实现服务学中面向人类活动的复杂系统,成熟完备的万维学是其基础和保障。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万维学的出现唱赞歌。在去年英国万维学的研讨会上,著名的计算机专家、LOGO的组织实施者Abelson教授就担心万维学会成为当年人工智能泡沫的翻版,而且语义万维网既复杂又不自然,对其广泛应用的可能性表示怀疑。然而,无论欧美版的万维学的发展结局如何,我们都必须予以关注。正像虚数之所以称之为虚数,是200多年前人们不认为它们是真正的数,但今天它们已成为全部数实实在在的一半;网络空间现在还被称为虚拟空间,相信不要多久就会不多不少成为我们生活空间的一半,再不“虚”了。如何开发这一新的疆域,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而且,每个人、每个民族都应自问:我们能在这一新空间里做什么?新空间里又有什么在等我们?因此,我们必须从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发展之高度上重视万维学的研究。


       收藏   分享  
    顶(0)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13 10:20:00
     
     GoogleAdSense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1
      积分:50
      门派:无门无派
      院校:未填写
      注册:2007-01-01
    给Google AdSens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oogle AdSense加入好友 查看Google AdSense的个人资料 搜索Google AdSense在『 最新动态 & 业界新闻 』的所有贴子 访问Google AdSens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Google AdSense的博客广告
    2025/10/3 5:47:33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管理选项修改tag | 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W3C Contributing Supporter!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78.125ms